云南省七措施贯彻全国林木种苗工作会议精神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林木种苗工作会议精神,云南省结合当前林木种苗工作实际,采取了7项具体措施。 一是召开本省种苗工作会议。云南省林业厅于2011年5月在保山召开全省木本油料产业推进会,云南省林业厅党组成员,各州市林业局局长等90人参加了会议。会上,陈玉侯厅长作了题为《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扎实推进木本油料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题讲话,针对木本油料产业发展中良种使用率低等问题,要求加快良种选育,积极推广良种;同时要加强种苗质量监管,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做好社会管理服务。 二是编制林木种苗发展“十二五”及中长期规划。目前《云南省林木种苗发展规划2011-2020年》编制工作已经完成编制情况调研、提纲专家审定、框架方案专家审定等程序,正处于初稿编制阶段,下一步将完成省、州市有关部门及单位的意见征求,11月20日前形成送审稿提交专家审定,30日前形成报送稿。 三是林木种苗政策与资金扶持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一把手抓种苗,超前抓种苗,下大力气抓种苗”的要求,横向上省站与各州市林木种苗站、纵向上与站内各科室签订种苗工作目标责任状,明确工作任务,把提高种苗质量和品质作为林木种苗工作的重点,积极引进、鼓励社会主体参与林木种苗生产,特别是在油茶生产中,积极引进资金和人才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同时,为确保我省林木种苗质量和品质,推行“四定三清楚”的要求,积极组织第二批定点育苗基地和定点采穗基地的申报工作,制定并出台《云南省核桃油茶定点采穗和定点育苗管理办法》。2010年编制了《云南省省级林木良种补贴方案》,积极向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汇报,争取建立省级林木良种补贴制度,加快我省林木良种化进程。 四是林木良种选育与科技支撑方面。(一)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情况:目前全省共收集优良品种30个,优良家系和优良无性系300个,其中收集核桃优良品种50个,优良无性系80个,油茶优良无性系100个,巨尾桉优良无性系20个,膏桐优良家系和无性系100个,为下一步继续开展良种选育工作提供了种质基础。(二)良种选育科技攻关情况:共选育出核桃优良无性系50个,美国山核桃优良品种3个,油茶优良无性系10个,膏桐优良品种13个,澳洲坚果优良品种1个,初选出耐晚霜核桃优树6007株,腾冲红花油茶优良单株100株,为保障我省木本油料产业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林木种苗科技研究情况:开展了史密斯桉、邓恩桉、西南桦、杉木、旱冬瓜、油茶等树种的组培扩繁技术,并取得重大突破,为我省推进无性系造林打下了基础;积极开展轻型基质配比试验、配方施肥试验、菌根和生长调节剂育苗试验等研究;加快推进工厂化育苗、轻型基质育苗等育苗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基地建设与提高优良种苗生产能力方面。(一)健全与完善种子生产和苗木生产体系。截止目前,全省共有各类种子生产基地面积42369公顷,基本保证了全省造林种子(穗条)的需求,全省基地供种率为40%,良种使用率为35%,其中核桃良种使用率达到了56.9%;全省现有育苗面积26.88万亩,年可培育各类苗木10亿株以上,基本保障了全省重点林业工程造林和城乡绿化美化对林木种苗多样化、多品种的需求。(二)加大重点良种基地和苗木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力度。全省共建设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4处,面积156公顷;2010年以来,共争取中央良种补贴资金270万元;确定核桃、油茶定点采穗和定点育苗基地408处,面积22443.3公顷。加强重点良种基地和苗木生产基地的组织领导,成立省级领导小组,实地督促检查重点良种基地和苗木生产基地建设管理工作;各有关州市、县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基地建设管理中的督促检查和指导;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林木种苗工程建设管理规定,严把项目立项、设计、建设、验收等各个环节,确保项目建设成效;严格建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由省林业厅重点项目稽查办公室牵头,对项目资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稽查,确保资金的规范、合理和安全使用。(三)加大林木种苗工程建设项目的组织工作力度。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5个,批准建设规模167公顷,批复投资2384万元;中央财政良种补贴项目4个,建设规模156公顷,投资270万元;省级财政投资项目30个,建设规模497公顷,投资1493万元。通过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林木种苗生产条件,提高了林木种苗生产能力,提升了生产管理和技术水平,保障了林木良种供应。为加强全省林木种苗工程建设管理,先后制定出台《云南省林木种苗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细则》、《云南省核桃采穗圃营建技术规范》和《云南省油茶采穗圃营建技术规范》等,大力加强对种苗工程项目的设计审批、实施过程监管和项目竣工验收等环节的工作。 六是依法治种,强化种苗市场监管方面。制定出台《云南省林木种苗管理规定》的政府性规章、《云南省林木种苗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等种苗行政执法规范性文件,为加强全省种苗行政执法工作奠定了法制基础;积极开展普法宣传,组织开展《种子法》实施十周年宣传活动和全省种苗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在《中国绿色时报》、《云南林业》和《云南法制报》等报刊宣传我省种苗执法工作成效,增强社会对林木种苗工作的认知和了解,提升种苗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依法执行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截止2010年底,我省共办理林木种苗生产许可证3345份,经营许可证3504份;严格执行种苗质量管理规定,强化种苗质量监管,在国家投资和以国家投资为主的造林项目中严格实施种苗质量检验证、检疫证和标签制度,全面建立造林种苗质量可追溯制度,切实维护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和使用者合法权益;加强种苗行政执法培训,2011年5月举办了1期全省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培训班,培训种苗行政执法人员128人;贯彻落实全国打击制售假劣林木种苗和保护植物新品种权专项行动部署,依法查处无证生产种苗、无证经营种苗、销售种源和品种不清种苗、调运无种苗质量检验证和标签种苗、损害母树采集穗条等违法案件42起,涉案种子数量2200公斤、穗条3000条、苗木88万株,涉案金额111.6万元,有效打击了非法生产经营、制售假劣种苗行为。 七是健全服务体系,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健全种苗管理机构,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积极推进区域种苗交易市场建设,完善种苗信息服务网络和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已成立种苗管理机构99个,建成省级林木种苗网1个;结合编制《云南省林业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机遇,今后重点建设全省林木种苗交易平台、信息收集管理系统等,在全省林业“十二五”规划中,拟建立5个林木种苗交易集散地;围绕“森林云南”建设和“桥头堡”发展战略,结合我省林业九大产业和六大工程建设,以“云南林木种苗网”为窗口,加快推进全省林木种苗信息化建设,不断健全我省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我省林业建设作出新贡献。(省种苗站 洪艺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