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至30日,云南省林草局在昆明市宜良县和红河州弥勒市举办2020年全省国土绿化暨退耕还林现场培训。云南在创新生态修复机制,扎实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防护林建设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中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
据悉:“十三五”期间,全省共实施营造林3764.82万亩,国土绿化提质增速,绿水青山再添新颜。其中,退耕还林和省级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42亿元,安排实施面积1170万亩,惠及全省177万农户、725万人,成为真正的民心工程。
宜良县冬林苑森林庄园,总占地面积约为4000余亩。从2008年开始,宜良绿兴苗木有限公司投资近亿元,开始对玉龙山进行荒山造绿。经过12年努力,目前已经在用地内种植果木、三角梅、蓝花楹、冬樱花等绿化苗木40余种上百万株,形成四季花海的百花山。公司负责人介绍“下步,冬林苑将以大生态为引领,建成集园林景观绿化苗木培育和森林生态旅游两大功能的苗木基地,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行走在粉色的童话世界里”,这是众多省内外游客对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的高度赞扬。原先,太平湖森林小镇只是山地类型占90%以上的石漠化地区。为治理太平湖山地石漠化,弥勒市积极引导云南吉成集团作为投资主体进行开发,从微地貌、微地形改造着手,实施客土改良、垦殖绿化、铺路引水,移木造屋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建设,因地制宜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太平湖石漠化防治体系与模式,建成集森林康养、生态休闲旅游、森林木屋体验、木结构研发为一体的生态健康度假小镇。目前,太平湖已形成了山顶生态林保育带、山腰绿化景观林过渡带、山底符合农林缓冲带、湖滨防护林隔离带、湿地水生植物净化带组成的立体综合生态修复体系。既治理了太平湖片区的石漠化,也为群众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弥勒市红果公司万亩石榴庄园,企业对流转后的土地进行标准化种植,同时结合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争取政策性贷款,积极探索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绿化,打造了“林业+养殖+旅游”模式,增加了林农收入。
据悉:“十三五”期间,云南充分发挥林草资源优势,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助推打造绿色“三张牌”。截至2019年底,全省核桃种植面积达4300万亩、年产量120万吨、产值295亿元,澳洲坚果330万亩、年产量4.68万吨、产值14.36亿元,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林下经济年产值超600亿元,生态旅游等年产值超过150亿元,森林康养年产值14.35亿元,绿色已成为云南各族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最美“底色”。全省林地面积由“十二五”末的3.75亿亩增加到4.23亿亩,居全国第2位。森林面积由3.20亿亩增加到3.59亿亩,居全国第2位。森林覆盖率由55.7%提高到62.4%,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森林蓄积量从17.68亿立方米增加到20.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位,为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云南省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治忠指出,在距离进入“十四五”的2个月时间里,全省林草系统要认真总结“十三五”成效和经验,着眼长远,精心谋划“十四五”绿化“大盘子”,要将干热河谷、石漠化等困难立地绿化列为“十四五”国土绿化重点,科学选择造林树种,积极探索造林新模式,把责任落到每一片山、每一片地,集中优势力量,1亩、10亩、100亩,一点点啃,一块块绿,确保种一棵、活一棵,种一片、绿一片;要将“绿起来”与“富起来”有机结合,用好政策,打好资金、土地等“组合拳”,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国土绿化事业;要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抓好乡村山体创面、矿山废弃地、污染地植被恢复,以创建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城市为载体,加强城市面山、城郊绿道、环城绿带、生态廊道等建设,努力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升城乡居民绿色体验和宜居感受。
宜良县、弥勒市、曲靖市、楚雄市、红河州分别在会上做交流发言。
省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留常参加并主持培训会。省林草局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各州市林草局局长、生态保护修复、退耕还林科室主要负责人,宜良县、弥勒市林草局局长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