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种出大效益——龙陵县发展壮大石斛产业侧记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虽然已是冬季,龙陵县龙山镇赧场社区的石斛种植示范基地却是一片热闹劲儿。正在给石斛施生态肥的代炳增介绍说:“种植石斛虽然投入大,但见效也快。我2009年开始种植石斛,种了4亩半,现在30余万元的投资基本收回来了。”如今,龙陵县许多群众依靠种植石斛,像代炳增一样走上了致富路。2011年,龙陵县石斛种植总量约140万平方米,实现农业产值1亿元。政府引导培植亿元产业 石斛,又名黄草,素有“仙草”之称,属野生资源,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主要有滋阴、补虚、养胃、生津止渴的药用功效。石斛对生长的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要求很高。 “龙陵县绝大部分山区属温湿、冷凉的气候环境,是石斛生长的‘天然居室’。”龙陵县石斛协会副会长饶万保告诉记者。 龙陵县林业局党委书记李开正介绍,多年来,分散而不成规模的种植方式是制约当地石斛产业发展的“瓶颈”。为改变这一状况,从2008年起,龙陵县委、县政府把石斛产业作为一项亿元产业来培植,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围绕“规模扩张、打牢基础,巩固提升、打造品牌,龙头带动、做强做大”三步走的总体思路,走“政府搭台引导夯实基础、群众借台自愿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为促进石斛产业稳健发展,龙陵县推行农户自主管理、集体合作经营的管理方式,组建合作经济组织。2008年7月,龙陵县石斛协会成立,下设10个分会,目前已有会员1042名;4个石斛专业合作社相继组建,共有社员385名,合作社注册资金达3251万元。全县以“协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由县协会抓分会,分会抓合作社,合作社抓农户的四级服务网络,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政策扶持激活发展热情 “发展石斛产业投资大,资金扶持是促进石斛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李开正说,龙陵县按照“政府牵头,多部门扶持,多渠道协调资金”的思路,先后出台了《龙陵县石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龙陵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石斛贷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信贷模式。 2008年,全县投入扶持资金106万元,对集约化栽培石斛50平方米以上的农户(每平方米种植密度40~45株),按每株种苗1元的标准给予补助;2009年,龙陵县争取到省扶贫贴息贷款3300万元和省级扶持资金120万元,2010又争取到551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用于发展石斛产业。到2011年,省、市、县已累计投入石斛产业发展扶持资金11410万元,其中贴息贷款7885万元,无息贷款3525万元。 为了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让群众亲身感受到发展石斛带来的实惠,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选择在一些典型的示范村、示范户召开现场会,组织干部群众现场参观交流,采用“以会代训”的方式,传授石斛种植技术和成功经验等。通过典型示范带动,龙陵县干部群众对石斛产业的认识得到提升,群众发展石斛产业的热情高涨。 科技引领提质增效 在加快推进石斛产业发展的同时,龙陵县努力促进石斛产品品质提升。龙陵县加快农产品质量认证步伐,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坚持以打造绿色基地、有机产品为主线,联合林业、质监、财政等部门打造青山绿水间的石斛“绿色工厂”,发展“石斛+沼气+养猪”、“石斛+活树”、“石斛+有机肥”等仿野生自然栽培模式。 龙陵县成立石斛产品快速检测中心,定期不定期地对石斛鲜品、商品、产品包装物等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向市场。 龙陵石斛产业以销售鲜条产品为主,存在产品不耐储存、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对此,龙陵县委、县政府实施了三年培训5000名枫斗加工专业人员的计划,从浙江等地聘请石斛枫斗加工师傅到龙陵授课,现已组织培训21期,培训人员超过1400人。全县重点培育石斛生产加工企业6家,开发出石斛枫斗(石斛鲜条烘烤后用手搓揉成团的干制品)、石斛茶、石斛酒、石斛粉胶囊等6个系列数十种产品,创立了一批产品品牌,注册了《龙陵紫皮石斛》地理证明商标。 目前,由龙陵县承担起草、云南省质监局颁布的《紫皮石斛云南省地方标准》成为全省紫皮石斛的生产技术标准。在2011年11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石斛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中药协会授予龙陵县“中国紫皮石斛之乡”称号。预计到2016年,全县石斛种植总量将达1000万平方米,实现农业产值10亿元。(龙陵县林业局 郁云江鲁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