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十一五”现代林业建设成绩斐然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十一五”以来,红河州林业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按照“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永续利用”的现代林业发展思路,借助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之路,大力培育森林资源,发展林业后续产业,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经济惠民。 ——绿化造林加快推进、森林资源快速增长。坚持将生态建设放在首位,五年来投入10.1亿元,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石漠化治理、农村能源等一大批重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全州共完成营造林403.8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44.79万亩,封山育林59.03万亩;义务植树完成4803.77万株;新增公益林建设面积38.5万亩,370.1万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81.49万亩,18.1万亩到期退耕地还林全面验收,实现新增林地面积215.9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5.2万亩);建设防护林28.1万亩,累计治理石漠化面积321.6万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现全覆盖,补偿面积达1094.1万亩;累计建成沼气池25.5万口,折合每年节约薪柴55万吨,相当于保护了110多万亩林地。“十一五”期间,全州森林面积以年均近80万亩的增速在扩大,活立木蓄积每年净生长约80万立方米,呈现出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蓄积量逐年增长、林木消耗量逐年下降的“两增一降”的良好态势。2010年,全州森林覆盖率已达43.9%,比“十五”末增长7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量已达8300万立方米,比“十五”末增长12%。 ——林业产业迅猛发展、兴林富民成效凸显。通过认真组织编制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并落实林业产业发展各项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林(竹)浆纸一体化、生物质能源林、特色经济林、林下资源开发、木材加工、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及加工利用、森林生态旅游、生物药业等八大产业,初步形成了核桃、竹、棕榈、八角、橡胶、茶叶、桤木速生丰产林和草果、桉树用材林和水果等多个产业带和产业群,全州现已拥有州级以上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林业一、二、三产业呈现出齐头并进、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以核桃、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快速发展,五年累计种植核桃130万亩、油茶1.1万亩。2010年,全州经济林面积已突破500万亩,实现农民人均1亩经济林和1亩用材林的目标;林业总产值达50.57亿元,比“十五”末增长2.9倍;农民从林业获得的人均收入达810元,比“十五”末增长27%,林业产业已逐渐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生态保护全面强化、林业成果巩固提升。着力建立健全资源管护体系,切实巩固林业建设成果,全州森林资源保护跨入新阶段。五年来,以定额管理为标志,严格执行林地保护制度,全州共依法审核审批征占用林地247起;查处各类林业行政案件4368起,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618.08万元。修订完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林业条例》,为全州林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建成各级防治检疫站14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3个,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达到80%以上,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体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得到切实加强,全州已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7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2个、县市级2个,建立国家湿地公园1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317万亩,占国土面积的6.4%,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类型多样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林业改革全面破冰、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按照国家和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决定部署,红河州积极响应、快速推进,在2006年进行试点的基础上,于2007年在全州范围全面推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3年多的努力,到2010年,以确权发证为主要内容的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成为全省林改行动较早、进展较快、成效较好的地州之一,共完成集体林确权面积2047万亩,发放林权证42万本、发证面积2019万亩,集体林均山到户率达96.59%,林权纠纷调处率达99.43%,有效激活了林业机制,盘活了林业资源,增加了群众收入,提升了山林价值,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同时,围绕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和推进配套改革,森林采伐管理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天保工程区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中低产林改造试点有序开展,全州已建成县级林权流转中心8个,林农抵押贷款达6.6万亩、9307.7万元,广大农民造林、护林、用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极大地激发了林业发展的活力。 ——科技支撑能力增强、森林质量持续提升。坚持把强化科技支撑、提升森林质量作为全州林业发展的重大任务,五年来组织实施了核桃、油茶、竹、桉树、腰果、印楝、草果、橡胶、柚木、古茶树等树种的21个专题研究和调查工作,并在特色经济林丰产栽培配套技术、良种选育和扩繁、干旱石漠化造林技术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金竹侧枝繁育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云南松菌根土育苗造林技术在省内八个州市推广30万亩;柚木种源试验基地成为我国第二大基地,被国家林业局列为推广项目进行推广;加勒比松、核桃等优质种苗引种取得重大成果,为加快半干热地区绿化造林、发展核桃产业奠定了基础;认定核桃、油茶、旱冬瓜等林木良种21个。种苗基地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全州已建成以核桃、油茶采穗圃为主的林木良种基地15个,总规模达到2700亩,良种使用率由“十五”末的40%提到至2010年的70%,科技对林业支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州造林质量不断提升。 ——森林防火成效斐然、防控能力显著增强。坚持执行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及“三线”、“四个责任人”制度,以火源管控、基层基础和科学扑救为重点,严格落实5项100%野外火源管理等制度,着力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和火灾防控能力建设,五年累计投入各级森林防火经费9430.34万元,是“十五”4131.79万元的1.3倍;建成州级机动森林消防专业队1支50人,县级地方森林防火专业队16支530人,半专业森林消防队519支5276人,应急扑火队2735支68880人,全州森林防火应急管理体系全面建立,应急防控能力不断提升,有效应对了人为因素和极端气候等不利影响,真正做到了以最严的措施防火、以最快的速度灭火、以最小的损失护林。“十一五”期间,全州累计扑灭森林火灾159起,火灾当日扑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实现连续16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和重大人员伤亡,有力保护了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有效保障了林业发展和维护了林区社会稳定。 ——林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全民共建蔚然成风。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先后出台了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农业产业建设“8311”行动计划、建设“森林红河”和“绿色经济大州”等一系列重要决策,制定并实施了造林补贴、生态效益补偿、减轻林业税费、林业项目配套资金、建立林业公共财政制度等一系列强林惠农政策,全州五年各级各类林业投资达19.3亿元,比“十五”增加了10.26亿元,增长113%。全社会共建林业的氛围空前高涨,部门、单位、企业、私营业主等不同社会主体,广泛参与林业建设,植绿、爱绿、护绿蔚然成风,实现了从安排任务到自觉参与,从单一依靠国家投资扶持到各种社会主体投资林业,从注重局部环境改善到全面建设生态家园,从单纯绿化到建设绿色文化、绿色产业的历史性转变,全州五年累计参加义务植树人员250.5万人次,建立义务植树基地217个,领导绿化联系点591个,建成了一大批质量较高的义务植树基地;各种非公林业经济实体达到210个,经营面积121.0万亩,累计完成投资4亿多元。通过狠抓系统建设和依法行政,全州林业部门职能进一步加强、作用进一步发挥,系统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得到社会各界和基层林农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