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 址: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大龙乡光华村12组
联系人:杨林(先生)
手 机:15228168868
Q  Q:1789408009
邮 箱:1789408009@qq.com
邮 编:638500

官 网:www.huineicun.com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园艺知识 > 公司新闻
云南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建设成效显著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1998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全省13个州、市的69个县和17个重点森工企业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经过工程区各族人民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云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成效显著。全省投入77.36亿元,圆满完成了天保工程一期各项建设任务,天保工程区的生态状况和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森林资源实现了由过度消耗向恢复性增长转变,生态状况由局部持续恶化向整体逐步好转转变,林业发展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由举步维艰向稳步复苏转变,工程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是生态状况明显好转。全省13个州市、69个县(市区)、17个国有重点森工企业全面停止了天然林采伐,一期工程累计调减商品材采伐3400万立方米,有效管护森林1.9亿亩,营造公益林3700多万亩,天保工程区有林地面积由1.68亿亩上升到1.83亿亩、净增1502万亩、年均增长8%以上,森林蓄积量由8.89亿立方米增加到11.08亿立方米、净增2亿多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59%增加到65%、增加了6个百分点,增加森林碳汇4亿吨,天然林得以修养生息,生态功能显著增强。二是林区民生明显改善。云南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通过一次性安置、参与森林管护和公益林建设等多种渠道增加森工企业职工收入,帮助他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3万多名林业职工全部参加了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5项社会保险,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1.5万户林区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旧房完成改造。同时,工程区各级政府通过聘请护林员参与营造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林下经济等多种方式,为林区农民开辟了新的增收途径,有力保障了林区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工程区完成人工造林2096万亩,其中核桃、竹子等生态经济兼用林878万亩,为林区后续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很多地方还依托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天然林及其林下资源,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林下产业等新兴产业,摆脱了工程实施前过度依赖“木头财政”的状况。林农收入稳步增加,工程区发展路子实现了从单纯依靠木材生产向依托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转变,改变了“独木支撑”的林区经济格局。四是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各地以天保工程为契机,积极探索创新林区发展体制机制。通过属地管理、分流安置、机构剥离、债务处理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森工企业改革,共安置分流富余职工1.18万人,免除工程区各类债务7.76亿元。通过改革,转换了经营机制,减轻了企业的社会负担,森工企业逐步走出了“资源危机、经济围困”的困境,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化解。同时,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明显加强,新建和维修森林管护站(所)1600多处、了望台600座、林区公路4500多公里、防火线10000公里、防火林带近700公里,完成了75个县市区的防火通讯网改造工程,为天保工程深入推进和林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13年的天保工程一期建设中,云南省积累了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一是坚持多措并举,降低森林资源消耗。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强化资源林政管理,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切实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有效减少森林资源消耗,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改善林区民生。优先考虑森工企业人 员安置,妥善解决林区农民生计,大力发展林区经济,确保了林区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是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更新观念,拓展思路,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绿色经济,促进林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四是坚持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破除长期阻碍林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广泛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因素,同步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这些经验,是天保工程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也是二期工程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云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办公室朱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