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县措施得力扎实推进中低产林改造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建水县采取有效措施,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以“种好三棵树(核桃、油茶、桉树),壮大林产业”为目标,大力培育木本油料林、速生丰产林、特色经济林等商品林基地,扎实推进中低产林改造,使改造后的中低产林综合产值明显提高。全县自2009年开展中低产林试点改造工作以来,累计完成改造面积7.2万亩,共投入资金1363.8万元,其中2010年改造完成4.85万亩,占州下达任务数3万亩的161.7%。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水县有林地面积349.7亩,森林覆盖率达41.94%。由于受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森林结构不尽合理,部分林分质量较差,全县中低产林面积约为66万亩,占全县有林地面积的29%。县委、县政府按照中央、省委、全州林业工作暨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总结表彰会议精神,提出“种好三棵树,壮大林产业”的号召,要求全县迅速掀起中低产林改造的高潮,并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林业局,负责全县中低产林改造组织的协调工作,为中低产林改造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积极谋划,合理布局,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全县根据县域森林分布和林分质量状况及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精心编制了《建水县中低林改造规划》,2010至2020年总体规划中低产林改造66.1万亩,总蓄积987498m3,需采伐林木蓄积817961m3,占全县林分面积的29.2%。鉴于规划布局涵盖14个乡镇的实际,要求各乡镇采取补植、采伐更新、树种更替、林分抚育、封山育林、综合改造等方式进行分年度改造,使之科学合理。 先行试点,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改造模式。为总结经验,2009年先选择青龙、南庄镇作为县级中低产林改造试点乡镇,试点完成后又在临安镇和甸尾乡进一步推进中低产林改造。改造中,各地根据实际,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改造模式:一是引导公司与林农合作改造。公司负责出资金,林农负责出林地,改造完成一定年限后的收益,按一定比例分配给林农。二是公司或个体老板承包林地实施改造。林农将林权有偿流转给公司或个体老板后参与改造,并获取一定的报酬,以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保证林农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该县和源商贸有限公司租用南庄镇李伍村委会农户林地1万余亩实施改造中,当地村民除获取租用费用外,还为公司基地提供种植、除草、施肥、打药、铲除防火线等务工服务,每人每天可获得50元工钱,全年平均每户务工收入达5000元。三是指导林农自行经营改造。林业部门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和与林业产业发展相结合,引导林农自行改造。该县曲江镇小李寨村村民李晓良在县林业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开发自己的自留山实施低产林改造,现已种植核桃200余亩2500株,进入盛果期后,按平均每株30公斤,每公斤40元计算,每年将有300万元收入。 坚持原则,依法依规,着力抓好改造监管。在改造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多渠道投入、尊重农民意愿、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先易后难、依法依规”等基本原则,严格依法审批,有序推进改造:一是制定了《中低产林改造评判标准》,严格中低产林纳入条件及标准,区分适宜改造、暂缓改造、禁止改造等不同区域的中低产林,实行“两个坚决不纳入”;二是严格审批程序和更新管理,并按照批准的作业设计开展更新造林和经营管护工作,健全档案资料,强化监督检查,严把采伐、种苗、整地、栽种和抚育质量关,对改造不合格的督促整改落实;三是每采伐1立方米林木或改造1亩收取50元承诺金,改造结束验收合格后全额返回林农,确保改造取得成效。 整合项目,加大扶持,全力加快改造步伐。县林业局积极掌握林业生态建设动态,结合县情、林情规划上报了石漠化综合治理、膏桐、核桃、油茶、退耕等10余个林业项目,2009年共争取中央、省、州各项林业专项资金4000多万元,为中低产林改造依托项目加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通过整合项目,实施政策扶持,为加快中低林改造步伐奠定了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