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在这里工作,也在这里生活,我的记忆里,有个关于绿色的故事,今天,我讲给你听。
远去的故事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
300年前,东川森林覆盖率达70%。是一个有群山、有资源,有森林而美丽富庶的的地方。长期的伐薪炼铜,使东川森林资源遭受破坏。1958年,由于“大炼铜铁”、“大办食堂”,致使森林资源再遭破坏,加之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乱砍滥伐,森林资源迅速减少,到1959年森林覆盖率降为30%,直到1985年森林覆盖率仅为13.3%。小江流域纵横分布着107条泥石流沟渠,是长江上游环境最恶劣、侵蚀最强烈、灾害最严重、输沙量最大的“四最”河流,是世界闻名的“泥石流天然博物馆”。
远古的马踏露铜,近代的京铜铸币,新中国的成立基业,东川,曾以“天南铜都”闻名遐迩,供奉巨献;2000年前堂狼铜铣流布中原的荣光,200年前“十万商旅下东川,万里关山运京铜”的喧嚣,50年前“八方支援、万人探矿”的激情,这些记忆湮没于历史的风尘都已淡去;走过矿的鼎盛时代,遗留了山河的满目疮痍,辉煌的历史,背离了绿色的梦,在支离破碎的山河之间徘徊,东川之殇,如何挥去……
欲立东川,必固生本,这个“木、林、森”的故事,从这里讲起。
“木”的故事
谢决哉说:人生最大快乐,是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成果。农民劳动得了收获,工人劳动出了产品,医生劳动治好了病教师劳动教好了学生,其他工作都是一样。
2016年,我参与一次采访,与67岁宋斌老先生聊天,宋老是一名老林业工程师,是绿化东川大军中的普通一员,说起种树,他洋溢着快乐和欣喜。也许,他讲述的并不完整,却依稀看到那些年绿化东川的峥嵘岁月。
他说,关于绿化,八十年代是一个转折点。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1981年12月,全国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动员全国人民积极投入造林绿化事业,加速实现绿化祖国宏伟目标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1989年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云南省的第一批,东川第一个被列入进去,1998年实施天国家然林保护工程,东川也是第一家争取而来,2000年又实施国家退耕还林建设工程......
说起过去的岁月,老先生自豪和骄傲流溢于表,历经岁月洗礼的脸庞布满了笑意,我感动了,从他们那代人开始,从最艰苦的年代开始,一棵一棵种下希望,一次一次收获快乐。宋斌老先生的心愿,让东川的山绿化的更美,这也正是所有东川人的心愿,这个心愿正从“木”开始慢慢实现。
“林”的故事
格里美尔斯豪森说:好事总是需要时间,不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劳动是做不成大事的。想吃核桃,就是得首先咬开坚硬的果壳。
每次行驶在龙东格公路沿线,两侧的新银合欢蓬勃生长、绿荫葱葱,在其间穿行,极为惬意。突然让我想起那些年的那些故事和故事里的人。
对于东川造林来说,海拔1600米以下的干热河谷造林就是一个硬骨头。记忆中的贺永,就是敢啃这个硬骨头的人。那时候的贺永正在河谷新造林地里检查苗木成活,他戴顶草帽,穿双胶鞋,在山谷里穿梭、攀爬。探索和研究总在收获成果的时候得到感动和惊喜。“干热河谷造林模式”在东川干热河谷区域已被大面积推广运用,成效明显。《干热河谷新银合欢造林技术规程》于2015年4月经省质监局发布,2015年7月实施。漏斗底鱼鳞坑整地、新银合欢防穿袋断根处理两项技术经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查新,为国内首创,申请专利并已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那时候贺永有个梦想,他说,他希望放眼望去,东川遍地缀满绿色。现在,他仍和无数林草人一起努力实现着这个梦想。
鲁迅说:伟大的成绩与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我想起一个老护林员,也是好多年前的事了,我每次走过那个路口,他都在那里守山,每次他都笑着朝我挥手,我也笑着朝他挥手,我叫他刘叔。
清晨的空气有些凉,林木静静的矗立在路边,只有针叶偶然晃悠一下,山路上只听见刘叔走在路上的咯咯的声音。从护林房到山间,5-6小时的路程,转眼间,他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二三十年的光景。除了吃饭、睡觉,他一天大部分时间都要巡逻。巡山的路上,他始终是一个人,一个人在树林里穿梭,时而头顶烈日,时而迎着风雨……和刘叔一样护林员东川有很多,领着最微薄的工资,干着最辛苦的工作,但他们每个人都过的很满足,因为他们从事了一份自己喜欢而且又很有意义的工作。“只要林区需要我,我愿护林一辈子。”这是刘叔他们这群人爱山如家的护林人的大山情怀。
还想起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保护着这片山林,他们是花样孩子,最美战士。每天,他们都在时刻准备着,准备奔赴需要他们守护的大山。这一天,他们遇到了森林火情,他们出发了,背负沉重的器械,以最矫健的步伐,前进......这一天,他们要去巡山,蜿蜒的山路,苍翠的树林,鸟儿在歌唱,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他们最热爱的对象.....
他们,他们只是东川前仆后继造林、护林大军中最普通的一员,他们坚守着一份承诺、一份执着、一份信念。他们都在为这个“林”的故事而续写着篇章。
“森”的故事
习近平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
是的,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东川人在经历切肤之痛之后,深刻的领会这个问题。生态恢复这项重任,成为每一代东川人必须坚持的目标。这些年,东川生态有了明显提高,数字是最直接的证明。2012 年至2022 年,全区共实施荒山 造林29.8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31.09%上升到2020年40.55%。
故事讲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从森林群落的层面来讲,森林遭受了几百年上千年的破坏,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修复是不可能的。一棵树生长需要时间,一棵树变成一片林需要时间,一片片林连成一片森林需要时间。为山九仞,非一日之功,沧海桑田,需久久施力,我想,东川人,绝不放弃,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用智慧、胆魄、勤劳、汗水,续写着“木、林、森”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