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市林业改革开放30年成绩斐然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改革开放30以来,云南省保山市林业建设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全市林业干部职工按照 “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总体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抓林改、建产业、促发展、创和谐”的发展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已任,以促进林农增收致富为目的,林业建设成绩斐然。 生态环境建设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昔日荒山秃岭,今日绿树成荫。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374万亩,飞播造林192.4万亩。据全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7年全市林地面积已达133.7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0.1%;其中有林地面积从1978年的54.18万公顷增加到111.6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8.4%上升到61.88%,活立木总蓄积量由3664万立方米提高到10414万立方米,增长了2.84倍。保山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成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九五”以来一直被省政府考核为造林绿化、退耕还林全省前三名,2003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市,2006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生态建设模范市,在全省16个州市中成绩突出。 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共发生森林火灾178次,受害森林面积362.66公顷,与“七五”期间相比,森林火灾次数、受害森林面积分别下降47.18%和90.59%。森林病虫害年均发生面积从1978—1987年年均1.4994万公顷降低为1996—2005年年均0.3952万公顷,防治率从8.2%提高到94.2%,保山市森防站被国家林业局评为 “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先进站”。 自然保护区建设卓有成效。1986年保山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又相继建立了小黑山、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截至2008年全市拥有自然保护区4个,总面积1254.08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4%,森林公园面积18.56平方公里。依托高黎贡山、北海湿地、小黑山等保护区和来凤山、太保山等森林公园大力开展生态旅游,2007年共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2500多万元,建成了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自然公园—高黎贡山古城自然公园。 严厉打击各类林业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十五”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共查处各类森林案件1.5万多起,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在降低森林资源低价值消耗方面,广泛开展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十五”以来推广沼气6万口,每年减少森林消耗15万立方米,已建成林业科技术范村107个,开展林业实用技术骨干培训6万多人次,一大批林业技术成果得到推广应用,林业科技为保山林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在腾冲试点取得经验基础上,2007年保山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目前主体改革基本结束,明年将全面启动配套改革。腾冲县配套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现代林业体系初步建立,已建立各类林业协会50多个,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20起,评估面积3.1万余亩,办理林权证抵押贷款业务17起,贷款金额达1000多万元,并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林权网上交易平台。2007年腾冲农民人均林业收入661元,较上年增长23%,全市森林火灾同比下降35%,偷砍盗伐案件同比下降32%,林改成效显著。 林业经济不断壮大。2007年全市已建成特色经济林基地215万亩,产值6亿元,其中核桃168万亩,产量1.6万吨,产值超过3.6亿元。全市核桃加工企业和个体户100多家,年加工泡核桃6500多吨,铁核桃2500多吨。石斛、草果、野生食用菌、森林蔬菜、林药等林下产品年产出7000多万元,成为林农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径。经过不懈努力,保山市林业产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2685万元、1995年的4.45亿元、2000年的8.88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18.98亿元,提前实现了“十一五”翻两番的目标。(保山市林业局 郑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