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退耕还林工程有效发挥五方面作用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文山市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文山市切实加强宣传,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典型引路,共实施退耕还林17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5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荒山造林9.5万亩,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发挥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是改善了生态环境。在全市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中,现已有八角、花椒、桉树、竹子等2.6万余亩长成中幼林,明显提高了项目区森林覆盖率,并使原先的陡坡耕地和荒山荒地变成了遏制水土流失,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的绿色生态屏障。 二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市退耕还林共涉及6902户农户,累计兑现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补助10491.04万余元,户均累计补助1.52万余元,且小街的0.727万亩八角,坝心、薄竹的0.4万亩花椒,德厚的0.53万亩桉树和开化的0.52万亩石榴已初具规模,产生经济效益。同时,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部分退耕农户从传统的种植业中解放出来,转向发展养殖、加工、旅游和务工等行业,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 三是增强了农户科技意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市共组织退耕农户开展各类林业科技培训450余场次18000余人次,促进项目区群众传统生产发展意识和生活发展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增强了生态保护意识、科技意识,提高了科技致富能力,并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是增添了市场经济活力。退耕还林使退耕农民不仅有钱粮保障,还可腾出劳力从事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成为文山市实现农村脱贫致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地方经济、增强经济活力的有效途径。 五是推动了社会和谐稳定。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力促进了项目区特别是经济落后乡镇的贫困农民解决温饱问题,贫困面貌有了较大改变,密切了党和政府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