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八抓落实”推动油茶产业发展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为确保全州300万亩油茶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2008年来,文山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州、县、乡狠抓八个落实,使油茶产业科学有序地推进。据统计,到2009年底,全州共有油茶林面积43.87万亩,其中:11.37万亩,全州年产茶油35吨。 一是抓组织领导和责任的落实。州委、州人民政府成立了油料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全州8县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专门的办事机构。目前,全州共组建领导机构91个,其中州级1个,县级7个,乡(镇)83个。实行州级领导挂钩到县,县级领导挂钩到乡镇、县级部门和乡镇领导挂钩到村社、党员干部帮扶到农户的“四级联包”责任制,同时建立分级负责目标责任考核制,把油茶产业发展任务逐级分解,层层签定年度目标责任状,明确责任人,进行年终考核。二抓规划布局的落实。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集中联片、规模发展的总体思路,综合考虑土地、资金、品种、市场等因素,突出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科学确定最适宜本地区生长的品种,科学确定产业规模和布局,合理安排生产用地,统筹考虑基地建设与加工企业布局问题。三是抓种苗保障的落实。严把种苗准入制度,不具有《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的不得生产种子(苗木);种植所用苗木严格按照“一签两证”制度,没有“一签两证”的苗木不准上山造林;无论本地可出圃的苗木还是外地调入的苗木,必须保证种源清楚、品质纯正,杜绝不合格的油茶苗上山造林;达不到国家或云南省地方标准的苗木不准上山造林;落实州、县、乡三级林业部门的责任,认真抓好苗木出圃分级,确保油茶产业项目使用的种苗种源清楚、品质纯正。凡种苗出现品种、品质等质量问题一律由调种当事人负责,种苗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四是抓资金投入的落实。从退耕还林、防护林、天保工程等林业重点项目中找空间,结合油茶产业发展有计划的调整林种树种;按照捆绑打包、各计其功的原则,整合州、县两级的涉农项目和资金;各县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最大限度的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和社会资金参与油茶产业发展。五是抓宣传发动和培训的落实。积极组织编写规范的栽培管理技术规程,所编写的《文山油茶栽培实用技术》及其它技术资料已分发到全州8个县102个乡镇930个村委会15794个村民小组及部分种植户,共37000余册;完善和健全油茶产业科研与服务网络,做到了州、县有科研单位、乡(镇)有指导员、村有施工员和嫁接能手。六是抓科技保障的落实。大胆鼓励林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通过个人承包、挂钩联系等方式,加大油茶丰产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快产业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推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实际转化,切实提高油茶的科技含量;加大对现有油茶加工企业工艺的技改工作,强化油茶产品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创新,搞好深加工,开发新产品,创建新品牌,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最大限度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七是抓龙头企业带动的落实。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和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思路,坚持“扶持大龙头,带动小企业”的原则,着力扶持和培育五户具有开拓市场能力,能引导生产、精深加工、强化服务的骨干加工企业,使其上连市场、下连农户,成为农户与市场的纽带和桥梁。八是抓督促检查的落实。高度重视油茶产业督查工作,及时成立油茶产业发展督查领导小组,按照州政府与各县政府签订的行政责任书和与林业部门签订的技术责任书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责任单位开展督查工作,确保全州油茶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同时,每年将组织考核验收组对各县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考核验收。 云南文山州林业局:陈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