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 址: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大龙乡光华村12组
联系人:杨林(先生)
手 机:15228168868
Q  Q:1789408009
邮 箱:1789408009@qq.com
邮 编:638500

官 网:www.huineicun.com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园艺知识 > 公司新闻
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卓有成效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云南省有陆生脊椎动物1366种,其中有重点保护动物199种,约占全国的50%。有高等植物426科,17000多种,其中有重点保护植物122种(类),占全国的47.2%。但云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呈现出物种的分布范围狭窄,种群数量少和特有种多的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云南有80多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仅存1—10株的物种有4种,仅存11—100株的物种有9种,仅存101—1000株的物种有14种,仅存1001—5000株的物种有14种,这些“个、十、百、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类云南省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22种(类)的33.61%。此外,云南省还有许多不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里的特有种,这些物种的数量也十分稀少。正是因为这些特殊性,使云南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全国极小种群物种的集中分布省份。 多年来,在国家林业局的指导下,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云南省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保护工作: 一是开展就地保护。已建立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152个,其中,国家级16个,省级45个,保护区面积达285.3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23%,使大部分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及生长环境在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分布在保护区外的,通过建立保护小区、保护点等方式加强保护,为其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 二是开展迁地保护。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强人工培育,不断扩大种群数量。支持和协助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建立西南种质资源库。先后在昆明、丽江、迪庆、西双版纳、德宏和保山等州市建立植物园、近地保护园15个。在昆明、昭通、文山和保山等地开展杏黄兜兰、华盖木、西畴青冈、巧家五针松和保山茜等物种的人工培育试验,扩大其种群数量。如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与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作,开展华盖木、西畴青冈的人工繁育与回归试验。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培育巧家五针松苗木,人工种植巧家五针松25亩,共计3000株。 三是创新保护方式,开展近地保护。如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对保山茜进行人工繁育试验,并将培育的200株保山茜苗木回归种植在高黎贡山近地保护基地。 四是组织实施《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将极小种群保护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实施内容。云南先后启动了“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同时,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若干意见》将“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工程”列为十大保护工程之一。 五是正式启动了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保护行动。目前,正在组织编制云南省野生动植物极小种群拯救保护行动规划纲要和行动计划。拟针对云南省80多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开展科研监测、栖息地恢复、人工培育等方面的拯救保护工作。 六是建立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站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监测站,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强科技支撑力量。我省共建立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站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监测站近30个,与在滇科研院所合作加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监测和保护工作。依托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建立了“云南珍稀濒特森林植物保护与繁育重点实验室”。依托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建立了“云南省自然保护研究监测中心”、“云南省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中心”。在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系”。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依托西南林学院成立了“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经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科学委员会同意,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成立云南省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七是加强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开展极小种群保护项目。经云南省林业厅发起组建的云南省绿色环境基金会启动了第一批10个小额赠款项目,其中有5个是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先后开展了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GEF)等国际合作项目,在极小种群保护方面取得新进展。(保护办 贺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