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生物多样性从抢救性保护向规范管理转变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近年来,云南省以开展科研平台、教学实习和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契机,在滇西北完成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和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了从抢救性保护向规范化管理转变。一是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二是查清了湿地水禽分布和种群数量,并建立长期监测机制;三是完成滇金丝猴、羚牛、红豆杉分布和数量专项调查和野生动植物极小种群普查;四是率先在全国开展高原湿地功能区划、中甸叶须鱼、滇金丝猴食性、白眉长臂猿习性、高黎贡山兰科植物、药用植物繁殖、少数民族文化与资源利用、生态旅游与保护关系等多项研究,为保护管理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五是加强保护管理机构能力建设,组织保护区管理人员参加巡护、监测、社区共管、科普宣教等方面的培训;六是根据《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重大疫情预防和处置指导意见》和《云南省林业厅野生动物重大疫病应急预案》,加强滇西北监测网络体系建设,目前已在滇西北建立2个国家级、5个省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七是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碧塔海、纳帕海和拉市海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三江并流保护区”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八是创建了统筹兼顾保护与开发的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模式,建立了一批濒危野生生物种群生态监测站点、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场和收容拯救中心。(陈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