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山川河流绿起来、美起来、百姓富起来,东川人民坚持政府投入和社会化造林“双轮”驱动,创新发明出了“漏斗底鱼鳞坑”植树造林技术以及新银合欢苗木断根防穿袋、脱水处理技术,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蝶变之路。
每种活一棵树,东川就多了一点绿起来的希望。2012年,东川区委、区政府提出,以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的森林覆盖率为目标,持续推进山川河流植树造林。咬定这一目标,东川区相继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国家造林补贴、核桃产业发展、1600米海拔以下新银合欢造林等国家、省、市区林业重点项目。同时,东川区创新绿色经济管理体系,在全省首家出台《东川区管领导干部离任绿色责任审计制度》,通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林业生态建设总体目标责任审计评价,不断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在各级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考核中的权重。
2016年,东川启动实施城乡园林绿化“三年行动”,将造林任务分解到乡镇、企业、学校、村委会等,把任务分解到单位、个人,植树造林变成一项常态化工作,营造出全民植树造绿的氛围。
东川区紧扣“长江上游生态修复示范区”“昆明北部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充分撬动社会资本,助推林业生态重大项目建设。通过栽种经济林、实施荒山生态修复、进行小江流域面山绿化美化等工程,扩大造林面积12.83万亩,建设小江流域绿色生态走廊,改善长江上游生态现状。同时,实施完成核桃提质增效7.3万亩,建设高产高效核桃示范基地0.34万亩。引导农户探索林下种植板蓝根、赤芍、附子等复合套种模式和林下养殖等模式,以短养长、以长补短、立体开发、复合经营,将林下种植中药材和林下养殖业做大做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让广大农户增加收入。
东川区走“山水林田湖草沙矿”综合治理路子,使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20.77%上升到2020年的40.55%,有效遏制了东川水土流失,筑牢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10年来,东川区共实施人工造林29.8万亩,草原修复3万亩。截至2022年底,全区林地面积11.25万公顷,森林草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0.11%。天蓝了、山绿了、水清了,昔日的泥石流荒滩变成了绿洲,小江流域变成了“粮仓”,群众的生活环境得以改善,经济收入持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