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天保工程三大效益显著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2000年,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开始全面启动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经过近十年的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全州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是森林面积增加,生态效益显著。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128.43万亩,落实森林管护面积1286.25万亩。截至2008年,全州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785万亩,比1999年的1771万亩增加14万亩;森林覆盖率已达72%,森林总蓄积达到16526万立方米,比1999年的15223万立方米增加1303万立方米,平均每年增长130.3万立方米,年增长率8.6%。工程实施以来,有效的减少了水土流失面积,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生态效益十分明显。通过公益林建设,平均每年森林涵养水源增加蓄水1250万立方米、保土能力增加200万吨、保肥能力增加42万吨、增加氧气释放量894.25万吨、吸收二氧化碳1222.75万吨。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林分质量,促进了林木生长,保护了现有的森林生态系统,维护了系统的多样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森林的公益功能。 二是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经济效益显著。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10年来净增森林蓄积量1303万立方米,按现在市场价值650元每立方米计算,其替代价值为846950万元。天然林禁伐后,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林下资源、特色经济林、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森林生态旅游等替代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快了怒江州“国家级水电基地、国家级有色金属基地、国家级多元民族文化及生物多样性基地、怒江大峡谷世界知名旅游品牌”建设,截止目前,具有可开发价值的怒江一级支流已全部得到开发,矿产资源也正得到有计划性的开采,矿电资源的开发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州国内生产总值1998年为85939万元,2008年为436661万元,比工程实施前增加了350722万元;天保工程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998年为737元,2008年为1448元,比工程实施前增加了711元。2008年林业产值11567万元,旅游收入71821万元。工程区国有林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1999年的9761元增加到2008年的11832元,增加了2071元。 三是林区治安稳定,社会效益显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有效地制止了乱砍滥伐、乱占林地等现象的发生,促进了工程区内资源的有序利用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农村水电、能源的建设,加快了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工程实施后,森工富余职工得到安置,纳入了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逐步建立了林业职工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并为全州提供1294名农村森林管护员临时就业机会和几十万个工日投工收入,山区群众经济收入相应得到提高。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集中警力,开展查处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案件,打击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维护了林区社会治安的稳定。通过大力宣传,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林业、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林区人民群众对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认识得到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了良好的生态保护氛围。(天保办 向振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