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为家、守山林,以林为乐、钻山沟,守清贫,耐寂寞,练就铁脚板、千里眼、山里通。防虫害、保资源,搏风烟、缚火龙,坚守、奉献,默默守护每一寸绿色,筑牢石林绿色屏障;为增一寸绿,以裸岩拼,以灾害搏,以牲畜斗,一批又一批林草人不辞辛劳,上山入村,全面实施造林绿化和生态修复,让石林山川变得更加秀美!
绘就山清水秀的绿色生态越来越“浓”。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深刻指出:绿水青山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森林就扮演着绿水青山中的主角,为了能让典型裸露的石头旮旯披上绿装,一片片毫无生机的石海生机盎然。这十年,林草人一遍又一遍在“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摸索打滚,“播下”60万余亩的汗水,收获的有欣慰、有苦恼。其中石漠化综合治理9年完成林草植被保护建设30.63万亩(封山育林25.17万亩,人工造林5.46万亩。封山育林、森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营林措施狠狠筑牢石林绿色屏障,据2017年的第三次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数据显示,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面积从2011年的72.5355万亩降到37.8161万亩,直降47.87%。
这十年,除圆满完成国家省市下达的绿化造林各项林草重点项目外,2012年县级启动全民、社会参与的林业生态建设三年行动项目,2016年为巩固前一轮三年行动取得的绿化造林成效,又一次启动了林业生态建设及森林资源保护三年行动,牢固树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意识,以惩治林业生态违法行为为抓手,严厉打击破坏森林生态环境行为,全面开展植树造林。2018年开展了前所未有的的卫片执法行动,以惩治林业生态违法行为为抓手,严厉打击破坏林业生态环境行为,轰轰烈烈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大会战。2022年再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上日程,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总林长的林长制工作专班,持续开展卫片执法工作及76.92万亩公益林保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守卫美丽石林的生态基底越来越“牢”。森林往往给人以生机、生态和美感,紧跟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林草结合自身能力发挥光的热量。在“被遗忘的角落”—乡村中先后实施村庄绿化项目、国家级省级森林乡村申报评审及建设、村内古树名木保护等恢复一丝绿色生机、建设一角绿美视觉、保留一份历史见证。这十年,从“四旁”树起步的绿化村庄项目376个,义务植树234万余株的基础上,结合村委会自身丰富的自然优势,按照“申报—评审—现地查验”获得国家级森林乡村称号,并获得资金补助再建设完善,截至目前获得国家级森林乡村26个,省级森林乡村29个。结合各村特点及优势(彝族文化底蕴、密枝林、古树保留情况等),完成以乡村森林公园、森林广场等休闲、健身、游憩活动场所建设为主18个,实现了眼前的视觉转变。虽然达不到华丽转变,但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人居环境。这十年,对县域内名木古树进行全面普查、挂牌保护17956株,其中国家一级26株、国家二级112株、国家三级17842株,并录入昆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系统,古树抚壮保护350株。
增添金山银山的富民成色越来越“足”。坐拥绿色屏障,践行好“两山”理念,促进产业振兴。这十年,通过开展生态结构功能、封山育林与植被恢复、农林产业培育、新科技成果推广等多项工作,采取家庭林场、合作社、社会企业等方式,在裸岩缝里种植生态树种和经济林树种,鼓励大户示范种植,推广工厂化育苗,优选本地苗木,提高造林成效。围绕石林县全域旅游目标,充分利用垂直生态空间,发展林下经济,开发森林生态旅游、康养、绿色食品采摘体验等。
种下一片林,种下一份希望!十年之后,富了一番民。依托2017年联动面山示范造林项目在蓑衣山、蒲草村选择高速公路、村面山等区域投入高标准经济林杨梅与樱桃混交基地建设2500亩,投入资金2500万元。2021年组织蒲草村143名家庭主劳动力进行最贴切的杨梅管理技术经验传授后,今年看着他们300-1000元/天/户的收入,他们笑了,林草人也默默的笑了;2018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在小河村委会种植桃子1800余亩,投入资金80万元;2012-2014年依托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等项目在圭山镇、长湖镇、大可乡、板桥街道等种植苹果、枇杷、板栗、血桃等。这一年,他们过上了“杨梅节”“血桃节”......一片丰收的喜悦!
释放林业发展的内在活力越来越“强”。森林生态系统由植物、动物以及菌类等生物构成,对其加以合理开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这十年,坚持以绿美境、以绿兴产,盘活乡村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和乡土文化等资源要素,培植乡村发展的“绿色基因”,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创造绿色文化生态;坚持以提高人民美好生活、幸福感为己任,依托圭山森林公园主峰、独特的世界自然遗产—石林风景名胜区,打造以林下经济采摘、体验、科普等为目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0个,森林庄园3个,特色经济林果初加工示范点2个。建设森林公园一期、二期8公里栈道,促提“中国森林体验基地”—森林公园徒步攀登老圭山人数高达10万人次,国家级森林乡村雨美堵村实现以亲近大自然,在大山的怀抱里“疗养”的乡村旅游示范点。这十年,林业综合总产值从2012年的12268万元增长为2022年的50187万元,产值翻了4.1倍。林产品采集产量从2012年的3129吨增长为2022年的30819吨,产值从4100万元增长为19393万元,产量翻了8.6倍,产值翻了4.7倍。
应用林业科技推广的融合之路越来越“宽”。科技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这十年,紧紧抓住数字化改革这个牛鼻子,调研细琢科技成果,走“科技应用试验—示范—推广”之路,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越来越凸显。野生食用菌是石林县森林食品的一张“名片”,有着“山珍”的美誉,特别是干巴菌更是极品。依托干巴菌促繁技术的成熟,选取“坡上生金、树上摘金”的“两山”理念示范村大叠水村委会的一户县级家庭农场,积极申报市级林下经济(干巴菌促繁)示范基地,采用菌塘保护、割灌、增湿、搭棚等促繁措施,试验林分间伐50亩,2022年干巴菌较去年产量增多,质量提高,且试验区达到产量翻番的成效。结合森林抚育项目,采用林分间伐促繁措施示范点实施1426亩,待示范点成功之后将在大叠水村委会推广。依托菌根性食用菌技术的实验阶段,2019年结合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人工造林选取乡土树种云南松菌根性食用菌苗栽植1653亩,周边实施封山育林24000亩。目前长势优良,整体气候环境干燥,湿度不足,菌丝未达到预期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