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毫无生机的裸岩,“绿起来”是石漠化的首要任务。自2012年石林县列为全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以来,石林县林草局通过开展生态结构功能、封山育林与植被恢复、农林产业培育、新科技成果推广等多项工作,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在裸岩缝里种植生态树种和种植经济林树种,为践行“两山”理念奠定基础。
一是高度重视,真抓实干促发展。石林林草局积极响应“两山”理念,对石漠化治理等生态修复工作高度重视,切实把生态修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在科技力量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垂直生态空间,发展林下经济,构建极具推广价值的“绿色石林模式”,确保治理取得成效。
二是专项治理,毁林开荒严打击。2016年石林县启动了林业生态建设及森林资源保护三年行动,牢固树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意识,以惩治林业生态违法行为为抓手,严厉打击破坏森林生态环境行为,在专项治理的带动下,全县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及森林资源保护行动,走出石漠化治理特色之路。
三是创新思维,因地制宜促产业。石林县林草局根据当地特色、地形地貌和石漠化严重程度,选择适宜的、稳定的造林树种,即单纯的生态型树种(柏树、桤木、旱冬瓜、华山松等)、经济型树种(核桃、板栗、花椒、苹果、桃树等),生态经济型树种(云南松食用菌菌根苗),探索出了“封山育林+造林、仿野生食用菌”、“封山育林+造林、种果”和“封山育林+野生菌促繁”等治理模式,同时结合独特的喀斯特景观和当地传承的民族文化、发展特色森林生态旅游,形成了“以林为主、林果结合、林菌结合、生态旅游主导经营”的绿石林发展模式。
四是持续治理,治理效果显成效。经过持续治理,石林县林草植被保护建设完成了306348.5亩,其中封山育林251699.6亩,人工造林54648.9亩,其中,经济林人工造林20782亩,连片超过500亩的人工造林树种主要以核桃、苹果、桃、花椒等为主。农业措施共完成草地建设33.33公顷、青贮窖建设3323.3立方米、棚圈8963.8平方米。配套水利工程共完成沟道整治工程1.14公里,蓄水池6座,田间生产道路4.3公里,输水管36.65公里、取水坝1座。2017年的第三次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数据显示,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面积从2011年的725355亩降到378160.95亩,直降47.87%。森林覆盖率从2016年的40.95%增长到2020年的43.36%。野生食用菌、森林蔬菜、干果等林产品采集统计数据显示,林产品采集产量从2014年的3286吨增长为2020年的吨16945吨,产值从4933万元增长为11954万元,产量翻了4倍,产值翻了2.5倍。
五是经验总结,示范推广强应用。以种植云南松食用菌菌根苗为主的鹿阜街道办清水塘村委会鹦哥石片区作为核心区,借助石林风景名胜区的影响力,构建森林生态旅游、慢生活体验、林果和林下食用野生菌采摘体验等基地。该片区2019年石漠化综合治理人工造林栽植云南松菌根性食用菌苗1653亩,周边实施封山育林24000亩。估计到2022年人工林郁闭度将达到0.2以上,食用菌也会初见显露。该片区的治理带动周边林农积极参与和提高其绿色理念,并吸引社会力量自发承包荒山、更替树种种植菌根苗,参与到森林资源绿色发展与保护的可持续利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