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 址: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大龙乡光华村12组
联系人:杨林(先生)
手 机:15228168868
Q  Q:1789408009
邮 箱:1789408009@qq.com
邮 编:638500

官 网:www.huineicun.com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园艺知识 > 公司新闻
云南北移亚洲象群安全南返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2021年8月9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海埂会堂召开“北移亚洲象群安全渡过元江”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赵嘉 摄

2020年3月,北移亚洲象群离开原栖息地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7月进入普洱,2021年4月16日从普洱市墨江县进入玉溪市元江县。

4月16日以来,北移亚洲象群迁移110多天,迂回行进1300多公里,途经玉溪、红河、昆明3个州(市)8个县(市、区)。

8月8日20时零8分,14头北移亚洲象安全渡过元江干流继续南返,目前在玉溪市元江县红河街道林地内活动,距离普洱市墨江县26公里。加上7月7日已送返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雄性亚成体独象,北移的15头亚洲象全部安全南返,象群总体情况平稳,沿途未造成人、象伤亡,云南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亚洲象群北移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要求千方百计确保人象安全、科学有序引导象群回归家园。国家林草局及时派出指导组,靠前指挥、大力支持,沿途群众积极配合、理解包容,各地政府勇于担当、主动作为。

这次亚洲象群北移,对云南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从中云南也探索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政府主导,高效应对

国家林草局派出了由局领导带队、各有关司局负责人组成的指导组,省级成立了由林草、应急、森林消防、公安等部门组成的指挥部,沿途州(市)成立以党委、政府领导为指挥长,各相关部门组成的现场指挥部,各有关县(市、区)抽调林草、公安、应急等部门人员,整合电力、通信、交通、宣传、教育等部门力量,调动乡镇(街道)、村组党员干部,组建综合协调、技术保障、监测预警、安全管控、群众工作等多个专项工作组,形成了国家指导、省级统筹、属地负责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体系。及时出台北移亚洲象群《保护与助迁工作制度》《安全防范常态化工作方案》和《应急管控方案》,形成“上下协同、前后衔接、专业有序”的工作机制。

科学指导,专业操作

国内外野生动物专家对此次象群北移处置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提出了大量有益的意见建议,国家林草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13名专家组成北移象群处置专家组,全程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省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中心、西双版纳亚洲象繁育与救护中心、昆明动物园、云南野生动物园,以及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的专业技术人员30余人组成专业“护象队”,全程指导布防工作,科学、有序、规范、高效帮助北移亚洲象群向南迁移。

综合施策,全面保护

这次亚洲象群北移,历时久、路程长,省级指挥部以问题为导向,制定“盯象、管人、助迁、理赔”八字方针。

一是严密监测。通过地面人员跟踪与无人机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象群实施24小时立体监测,实时掌握和研判象群活动路线。

二是超前防范。对亚洲象可能经过的区域,提前进行交通管制,疏散转移群众,避免人象接触。

三是科学引导。采取封堵重要路口、动态鸣警、科学投放食物等方式,多次成功阻止象群进入人群密集区域,帮助象群折返迁移。

四是及时理赔。启动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定损赔付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发动群众,全民护象

在象群途经区域实施严控措施,人员居家、车辆劝返,夜间拉闸限电,工厂暂时停工,在实践中总结出了“熄灯、关门、管狗、上楼”的现场处置工作口诀,排除人为干扰,确保象群安然通过多个重要关口。象群北移过程中,各地群众和企业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和耐心,积极支持配合保护防范工作。

在玉溪,对于被象群吃掉的庄稼,村民表示,“大象贪吃点儿没事儿,它想吃就吃,我们庄稼吃掉了明年可以长,大象如果损坏了就没有了。”在红河,为了不惊扰象群,庆祝传统节日时,不搞庆典,不点火祈福,转而通过粘贴“吉”象标语、为人象和谐送祝福、绘出心中吉“象”、载歌载舞送吉“象”等方式表达对亚洲象的关爱。为确保亚洲象顺利折返,沿途企业在亚洲象经过时,关灯停产,保持静默......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亚洲象北移途中的一幕幕感人情景,体现了全民爱象护象的精神,成为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范例。

加强宣传,回应关切

省级指挥部成立后,在省委宣传部的高位统筹谋划下,通过推送新闻通稿、组织现场发布、专题采访、专家解读等方式,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国内外主流媒体广泛深入报道,全球舆论总体呈现正向态势。据不完全统计,超过1500家国内媒体对云南“亚洲象北移”进行了报道,微博、抖音、B站、今日头条等社交和信息聚合平台话题,累计点击量超过110亿次。其中,中央主流媒体报道超过3000篇;微博话题阅读量累计超过50亿次,多个话题单条阅读量超过1.5亿次;对中国亚洲象群北移进行报道的海外媒体超过1500家,相关报道超过3000篇,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报道,生动讲述了云南生态保护故事,真实、立体、全面展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和成效,塑造了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

此次亚洲象群北移处置工作,只是云南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亚洲象保护任重道远。

亚洲象保护和安全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关系云南生物和生态安全、公共安全管理的难点问题。目前,国家将以亚洲象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公园建设提上了日程,将通过整合优化现有栖息地范围,建立统一的保护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亚洲象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水平。

下一步,云南将加快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着力加强亚洲象栖息地建设,进一步强化监测预警、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全力以赴促进人象和谐。

此次发布会还就帮助象群渡过元江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为什么说元江是象群南归的最大障碍呢?

这还得从象群来时的路讲起。今年4月16日,亚洲象群北移进入元江县,于5月11日上午7:30左右渡过元江干流。当时,元江干流处于枯水期,象群渡江当天水流量为73立方米每秒。随着雨季到来,进入7月后,元江进入丰水期,7月、8月平均水流量达到120立方米每秒,最高水流量达628立方米每秒。水流量的剧增,给象群“南回”造成了巨大障碍,成为阻碍象群回家的最大问题。

为破解难题、科学帮助北移亚洲象顺利渡过元江干流,玉溪市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及应急处置指挥部严格贯彻落实上级要求精心谋划,精细部署,精准采取措施,为象群顺利渡江日夜奋战。

8月8日20时8分,14头北移亚洲象经玉溪市元江县老213国道元江桥安全渡过元江干流,从元江北岸返回南岸。

科学选择渡江点

前线指挥部在象群还没进入元江县境内时,便由指挥部人员、水利部门专家、公路部门、林草部门专家对象群过江点进行勘察调查。短短几天内,指挥部工作人员便步行走完元江县境内76公里的元江河道,并结合象群所在位置,深入进行分析研究,为避免象群从水域渡江可能造成的危险和伤亡,最终选择让象群从昆磨公路元江入口收费站附近老213国道老桥桥面渡江。该桥桥梁长151.62米,宽7米,高度14.6米。

科学规划助迁线路

为帮助引导象群移动至渡江点。前线指挥部根据象群从石屏县进入元江县所在位置,派出工作组深入踏勘,确定了东、中、西三条线路。元江县委、县政府共投入车辆2844辆次,投入人力6673人次,加强对线路的围堵封控和投食引导。在这一过程中,象群无数次偏移既定线路,但经过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奋战13天12夜后,象群顺利到达渡江点,并顺利渡过元江。

严守人象安全底线

省、市、县指挥部合并办公,下沉一线,24小时值班值守和监测预警,做到三个及时,即:及时发出预警、及时围堵封控、及时疏散群众。在省、市指挥部的指导下,元江县发动乡镇、村组干部入家入户进行深入细致宣传,对象群经过的2个乡镇(街道)18村(社区)7.3万余人进行安全宣传和告知,提前排查安全隐患。在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工作和当地群众的积极配合下,实现了人象安全。

象群是否还会再次北移?

关于象群是否会再度北移这个问题,答案几乎是肯定的。历史上,亚洲象曾经遍布黄河流域至云贵高原的大片区域,对它们而言,迁移是一种正常的行为。迁移有助于野象寻找新的栖息地和开展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并且大象的智力水平很高,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对于迁移的路线能够形成记忆地图。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较强,每次成功翻越高山、跨越桥梁或者利用人工设施的经验都可能得到累积和传承。随着云南野象种群数量的快速增长,野象扩散与迁移十分常见。今后亚洲象还是可能会出现大范围的迁徙事件,可能是“短鼻家族”,也有可能是其他族群或独象。

亚洲象的迁移扩散不可避免。关于亚洲象保护,国家林草局和省政府已经着手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从保护和平衡的角度开展有预见性的、长期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就现阶段而言,迅速构建完善的监测防控体系,运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对亚洲象活动进行有效管控,尽可能避免亚洲象大规模迁移扩散至关重要。建议进一步全面分析总结亚洲象北移的经验教训,科学论证利用元江、通关、哀牢山等天然屏障部署防线的可能性,尽量将象群活动范围控制在适宜栖息地区域。

北移亚洲象群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这是一次科学探索亚洲象迁移规律的绝佳机会,是一次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成功实践,同时也是一个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云南故事的经典案例,更是一个有序有力有效处置远距离、长时间、大规模群象迁移事件的成功样本。

更多详细内容,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看发布会实录。

编辑:钟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