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2006年7月以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千里彝山,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通过林业部门和广大基层干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楚雄州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激发了林农投资造林的积极性,促进了全州生态建设。林地是楚雄州农村最丰富、最具潜力的生产资料,全州农民人均林地面积10余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法律的形式将林权落实到户,让农民群众吃下了“定心丸”。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让农民有了盼头,增强了林农靠山吃山、吃山养山、以山致富的信心,调动了林农爱林护林的自觉性。“看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成为了农民的自觉行动;造林由过去的“要我造林”变为“我要造林”,营林生产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群众由“不敢投入”向“舍得投入”转变,农民群众造林积极性十分高涨。全州2007年计划种植核桃28万亩,实际完成核桃种植面积达59万亩,2008年和2009年,全州每年种植核桃均在50万亩以上,创造了核桃种植历史最高纪录。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全州盗伐、滥伐林木现象明显减少,群众的护林防火意识明显增强,筑牢了全州生态建设的群众基础。 ――促进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吸引了社会各界纷纷投资林业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州核桃等优势林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有效途径。截止到2009年底,全州累计种植核桃294万亩,产量2.1万吨,产值5.78亿元。全州已建成规模以上核桃加工企业7户,总产值达3.7亿元。全州核桃收入1万元以上的农户达9000多户,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户30多户。另外,到2009年底,全州共推广野生菌封山保育189万亩,年内采集野生食用菌1.27万吨,以野生食用菌为主的非木质林产品产值达11.8亿元。南华县天申堂村通过林改,将山林分到户,又进行集中管理,推广封山保育野生菌,仅松茸一项,每人每年分得700元,村集体还有13000元的收入。全州林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11.61亿元增至2009年的44.81亿元,年均增幅保持在30%以上。农民“温饱靠耕地、致富靠山林”逐步成为现实。 ――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中,各级各部门和广大林改工作队员深入林农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使一些多年来未能解决的历史遗留林权纠纷得到解决,融洽邻里关系。同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还激发了农民群众谋发展、争致富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过去农闲时农民没事干,如今大家聚在一起的话题都是谈如何经营好山林,林下发展什么项目,如何才能增收致富。 ――改善了农村干群关系。这次改革实行阳光操作,改变了过去承包流转集体山林由村干部少数人说了算的做法,避免了少数人借集体林流转之机牟取私利的行为。同时,由于多年遗留下的林权纠纷得到解决,使乡村干部威信明显提高,农村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促进了乡村民主建设。全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具体操作中,村、组的改革方案均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讨论通过,充分体现了民主,尊重了民意。广大农民高兴地说:只有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才真正体现农民的意愿,确保了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唤醒了沉睡的山林,而且唤醒了广大群众当家作主的信心,使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